中國有句俗話是這麼說的,百善孝為先。 無論你是什麼人,只要你為人子女,你就得好好地孝敬父母。 不然,你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不孝子。 但是,難道說「孝順」的人就一定很明智嗎? 這也不見得。因為所有的孝順,都是要分情況的。 對過分做作的老人孝順,那麼你只能吃力不討好,白白浪費了精力和金錢,到頭來只換來了父母的毫不在乎。 可是,對懂得體諒後輩的父母適當孝順,這才是做人的基本和王道。 愚孝,這是要不得的。 生活中因愚孝而弄得妻離子散的人,其實不少了。 也許,我們身邊就存在這樣的人。 對於這種「前車之鑑」,我們就得去思考,怎樣去與父母相處,怎樣去跟父母搞好關係呢? 很多人會疑惑,父母不都是跟我們血脈相連的嗎,怎麼他們會和我們存在矛盾,存在意見的分歧呢? 因為血緣關係僅僅只是一種表面上的象徵而已,它代表不了什麼。 真正能決定關係走向的,只有人心。 當人心變化之後,一切的關係都會發生變化。 而你的父母跟你的關係變得如何,將決定你後半生的貧富。 02 曾有人說過,要想改變命運,就從改變自己和父母的關係開始吧。
我們的出生,全賴於父母。沒有父母,也就沒有我們。 不管父母是因為生理需求而生下我們,還是因為傳統觀念的需要而生下我們,其中有一個現實是不變的,那就是父母的人生,其實跟我們的人生是息息相通的。 為何古人說孝心是百善之首呢? 因為你不孝順父母,就等於你忘記了自己的根基,等於忘記了自己的來源。 一個忘記根基,忘記來源的人,他絕對就是一個忘恩負義的絕情者。 如此之人,別說上天不會眷顧,就連他的良心,也會受到譴責。 亞聖孟子有言:「惟孝順父母,可以解憂。」 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,就得從改變我們和父母的關係下手。 要想讓自己的憂患減少,也是要從改變父母和我們的關係下手。 這世間有一條大河,而我們只是其中的支流。 要是這大河和支流的通道被阻塞了,那麼這條支流也就離乾涸不遠了。 相反,要是這條支流能夠與大河大江貫通,那麼它也就能長久地生存下來,不會輕易受到自然及外界環境的干擾。 03 從哲學的角度來說,其實這世間所有的情況,都存在著或大或小的矛盾。 面對矛盾,我們最好的做法並非是按照老套路,甚至死板地去做事,而是要懂得靈活變通,改變矛盾的指向。 有些時候,父母特別好,可孩子卻特別不孝順,這就是一種矛盾。 有些時候,父母不懂得體諒,特別挑剔,可孩子卻懂得孝順,這也是一種矛盾。 對於一般人來說,如果你是前者,那麼你就得改變自己的品性行為了。
因為不孝順父母的人,就是跟自然的規則作對。 最後的吃虧的,還是這個人。 《增廣賢文》有言:「孝順能生孝順子,忤逆還生忤逆兒。」 人自己種下的苦果,終究是要人自己來品嚐的。而這個苦果帶給人的影響,終究是這個不孝子的報應。 但是,如果你是後者,你就該知道,對於父母的行為,我們不能過分縱容,不然受傷的還是你。 就像是《都挺好》中的蘇大強,他總是過分做作,而且還希望孩子來給他「填坑」。 可孩子們呢? 就是因為太聽蘇大強的話了,太愚孝了,所以這三兄弟姐妹才被攪得家宅不寧,人財兩空。 可以說,懂得從矛盾中去選擇最好的孝順方式,從而調整與父母的距離,這才能讓我們的財運愈發興盛。 04 從道家的角度來說,孝順父母的行為,就是在行「天道」。 為何在古代中國,各家各派都有孝順父母這一說呢? 就是由於人跟父母的關係,將影響到這個人的心理,從而影響這個人的生活,最後影響這個人的後半生。 之所以說孝順父母就是在行「天道」,就是因為人要感恩,就得從感恩父母入手。 如果連父母都不感恩,那又何談感恩生活,感恩社會呢? 在擇偶的時候,我們都聽過長輩說過這麼一番話,如果這個人不孝順他的父母,那他也就肯定不會對你好的。 其實,這個說法是很現實的。連親生父母都選擇捨棄的人,那麼他絕對是不會有好的成就的。 因為成就的背後,就是人福報的體現。
一個人是否有福,這既跟自己的命運有關,也跟他後天對父母的行為有關。 從命理學的角度上看,孩子和父母的關係,是密切相關,也是容易遭受到破壞的。 當人和父母關係良好的時候(不一定說過分親近,也不一定說過分疏遠),那麼他的家庭是風氣良好的,也是能夠招攬福氣的。 而要是人與父母的關係不好,那麼這個人的運勢肯定會衰落下來。 少了源頭和根基的人,又何談有好運可言呢? 總的來說,跟父母的關係怎樣,這得靠我們自己的選擇了。 但是,有一個道理我們是要明白的,那就是父母和我們的關係,將決定我們後半生的命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