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体

如果有一天,你容不下自己的父母,請做好以下4件事

  • 21 September 2021 Tue |
  •   感悟人生 |
  •   ✉ 檢舉
有這樣一句話:「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,請原諒。」

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,你就會有這樣的感覺:不管父母做什麽,都不符合你的要求。

父母做得越多,你越煩躁,他們不但不能理解你,反而處處打擾你。

早些年,父母在鄉下居住。自從父親過世之後,我不放心母親,便讓她進城,和我一起居住。

有一次聊天,我談到了母親年輕時候的「發展機遇」。

她在上世紀七十年代,當過代課老師,但是沒有堅持住,只是在學校待了兩個學期,就回家種地去了。

後來,村裏有機會移民,母親沒有選擇進城,而是把家搬到了更偏遠的山區。

母親認為,有土地的地方,就能養活人,城裏啥都沒有,無法生存。

當山區裏的人,陸陸續續進城的時候,父母居然承包了五十多畝荒地,種上了竹子。

因為山高路遠,鬱郁蔥蔥的竹子,並沒有任何人去購買,畢竟運輸是一個大難題。

人生,選擇大於努力。母親的一生,因為錯誤的選擇,算是毀掉了。

和母親相處的日子,我發現她有很多壞習慣。

比方說,陽臺上的花盆,本是用來種花的,她偏要把花拔了,種上幾棵大蔥;

屋後的空地,也被她整成了菜地。

母親做的飯菜,要麽特別油膩,要麽就是湯水太多。

當我指出問題的時候,母親不以為然。

她說,煮熟了,就行了,哪有什麽好挑剔的。

我們總以為,父母和兒女在一起,就是享受天倫之樂。

可是,有多少兒女,心裏容不下父母。

到底要怎樣做,才能讓家庭和諧?

建議你做好以下四件事。

第一,觀察父母的人生。

不同的年代,造就了不同的世界觀、人生觀。

年邁的父母,他們出生在缺衣少食的年代。

對於他們來說,從來沒有想過如何享受生活,而是擔心沒有飯吃。

農村再苦,只要有一塊土地,就能種出糧食,餓不著就是幸福。

特別是50後、60後的人,從小吃過的苦,是年輕人難以想象的。

我的一個親戚,今年八十多歲了。

他說,一輩子看過的最大的城市,就是縣城。

狹隘的眼光,讓他永遠都不能想象城市是什麽樣子,更不要說鼓勵兒女去「北上廣深」了。

「你的父母沒有見過世面」,你想要的詩和遠方,對他們來說,就是無法想象的世界。

父母把大半生的時光,花在了「日出而作、日入而息」的勞動中。

雖然很努力,但是效果很差,能夠養活兒女,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了。

父母和你,永遠是「三觀不合」的,真的不必指望他們真正懂你。

第二,凡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。

當你和父母有矛盾的時候,不管父母對了還是錯了,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。

父母也會犯錯,但是他們「渾然不覺」。

我上初中的時候,成績一直很好。以後的路,應該何去何從?

學校的老師,都建議我上高中,然後考大學。

父母卻死活不肯。

母親讓我考中專,如果不聽話,那就別上學了。

在當年,考上了中專,畢業後就能夠有穩定的工作。

父母只想讓我快點賺錢,並沒有想過中專和大學有什麽區別。

中專畢業後,因為種種原因,我並沒有穩定的工作,而是去了南方打工。

兜兜轉轉很多年,因為文憑太低,始終沒有起色。

現在來看,選擇上中專,就是「自毀前程」。

可是,事情已經過去多年了,責怪、爭吵,有什麽用?

認真想一想,如果當初,我自己堅持要上大學,結局就不一樣了。

說到底,是我意誌力不夠堅定。

「父母的格局,就是兒女的結局」,

這話不假,但是父母的格局真的有限,他們想盡一切辦法幫助你,但永遠都不會讓你滿意。

始終相信,命由己造,境由心生。

第三,學會接納,不要嘗試改變父母。

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個問題:為什麽上了年紀的老人身上都有一股老人味?

一方面是年紀大的人,身體在走下坡路,健康狀況不容樂觀;

一方面是老人的感官不夠靈敏,講究衛生也不夠。

當你看不慣父母的時候,要明白——他們正在變老。

也許,再過幾年,他們連自理能力也沒有了。

「江山易改,本性難移」,父母這輩子,也會養成很多壞習慣,怎麽看都不順眼。

我的母親,一開口說話,就像打雷一樣,讓人很不舒服。

哪怕我在看書,她想說什麽,就必須要說出來,根本就不怕打擾人。

母親喜歡和一些老太太講閑話,對陌生人也非常友好,從不設防......

對於母親的臭毛病,你要是責備幾句,他們不僅不會改變,反而會很傷心。

常常有父母哭訴:養兒養女一輩子,卻從未被理解過,白養了。

記住,接納,比改變更重要。

第四,保持距離,各自都有獨立的空間。

人與人走得太近了,就是一場災難。

真正和諧的家庭,父母和兒女之間,有一碗湯的距離。

也就是說,從父母家端一碗湯到你家,湯還是溫熱的,就好。

在農村的話,父母和兒女分家了,也各自住一棟房,但是在城裏,就比較難了。

事實上,很多父母,都住在車庫或者雜房裏。

不管空間多小,父母有了自己的地盤,就自由了。

作為兒女,不要以為父母住在你家,就會幸福,而是為父母打造獨立的空間。

距離產生美。

不管父母做什麽,說什麽,眼不見心不煩。

陪伴是最好的孝順,但是過分的關照,卻變成了枷鎖。

結束語

兒女看不慣父母,其實是一種控製欲。

父母喜歡控製年幼的兒女,希望兒女懂事,多讀書。

父母老了,成年的兒女,也會反過來控製父母,用自己的世界觀去改造父母。

不是一家人,不進一家門。

作為兒女,應該放寬心,讓父母自由自在地變老。

絕大多數父母,只要自己還能動手做飯,能夠走動,就不願意打擾兒女。

他們的愛,始終如一,只是難以被理解。

其實,年邁的父母,還會變成兒女遠行的累贅。

古人說,父母在,不遠遊。真的是這樣,無盡的牽掛和孝順的道德,讓兒女很為難。

要懂得,陪伴是孝順,理解和寬容,也是。

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,只有無私的父母之愛。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