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体
你越吼,孩子越笨!專家:別讓你的脾氣,毀了孩子一生
-
- 05 January 2022 Wed |
-   婚姻家庭 |
-   ✉ 檢舉
當孩子不聽話,或者出錯時,你會怎麼做? 我想很多父母通常都是通過大聲吼罵孩子,來使他聽話。 可這樣做,你的情緒是發洩了,卻讓孩子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。 而且吼罵孩子,不僅會造成他性格上的缺陷,還會讓他越來越笨。 吼孩子時,你知道孩子的感受嗎? 我們常常只在乎自己的感受,而忽視孩子的感受,這是很多父母的一個弊病。 父母打著愛的名義,用父母的權威,期待孩子能夠言聽計從。 一旦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並且固執的堅持或者犯了小錯的時候,就去威脅吼叫。 帶著情緒的教育是最無用的教育,當我們吼孩子時,我們是意識不到自己是什麼樣子的。 有個媽媽曾經參加過一次這樣一個活動:兩人一組,輪流扮演發火的媽媽和挨駡的孩子。 這個媽媽學過幾年的心理學,知道吼孩子是不對的。 吼罵會對孩子造成的心理影響她可以娓娓道來,滔滔不絕。她也是努力去這麼做的。 但是, 當這一次,她處在孩子的角度,親身感受「媽媽」的吼罵,依然受到了深深的觸動! 我蹲在地上,仰著臉看著她,看她的嘴一張一合,看她的手對我指指戳戳。 我像被扔進狂風暴雨裡,那些話像冰雹一樣,劈裡啪啦砸在我身上,我沒地躲沒處藏,只能一動不動地受著。 我以為我麻木了,可是那間或而出的帶有人格貶損的字眼,那麼刺耳,像小鞭子一樣抽得我心裡一緊一緊的。 我很想哭。
我一個勁兒告訴自己,這是在課堂上,這只是一個小練習,這不是真的。 我努力保持著表面的平靜,甚至還露出了一個微笑,表明我知道這是演戲。 但我知道,這個笑容肯定很難看,因為我覺得我快要忍不住哭出來了。 無助,羞恥,委屈,憤怒,自責…… 我已經弄不清「媽媽」在說什麼,只覺得她的話就像連珠炮,打得我暈頭轉向,遍體鱗傷。 我也不想去弄清她在說什麼,下意識地想把她的話遮罩掉。 只有變得麻木,才能少受一些傷害,讓我心裡少痛一點。 我默默地捱著,覺得自己縮成了一個小團,越縮越小,最好縮到「媽媽」看不見,只希望這場吼罵早點結束。 那一刻,我體會到了,原來,當我們吼孩子時,孩子的感受是這樣的。 單看文字感受就覺得很震驚,更不用說面對家長怒吼時孩子們的心情了。 其實這些媽媽們吼的內容,都是平時吼孩子的場景再現,但當切換成孩子的角色時,她們才覺得震撼:原來自己是這個樣子! 我們當了太久的大人,早已忘了當孩子是什麼感覺。 你以為只是措辭嚴厲了一些、語氣重了一些,但在孩子心裡,掀起的就是狂風暴雨。 作為成 人,都受不了這樣的言語攻擊,何況一個弱小的孩子。 每一次的吼罵,都是對孩子意志的摧殘。 大人受不了,可以躲得遠遠的,可是孩子呢,他最依戀的媽媽變成了隨時會爆發的火山,無處躲藏,這該是一種多麼絕望、無助的境況。
1 你越罵,孩子越愚笨 小宇上學前就不太聽話,有時出門還會各種鬧騰,小宇媽好聲好氣的教育,但收效甚微。 家長沒辦法,只能經常訓斥他,暴力之下,小宇有所收斂,但還是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樣乖乖的。 在家做作業時,一些簡單的題目,小宇經常因為粗心大意而寫錯,小宇媽就忍不住罵他:「 你怎麼這麼笨?! 這麼簡單的東西都做錯!」但不管用,小宇還是會再犯,而且做作業越來越慢,這讓家長都快愁死了。 其實孩子都是被罵笨的。 一些父母的口頭禪就是說「 真笨」,有時候還是火冒三丈地批評、責駡; 有時家長過度謙虛,總在別人面前說「 我兒子就是沒腦子」; 有時還會用「 小笨蛋」這樣的昵稱稱呼孩子。 但不管本意如何,孩子接受的永遠都是「 自己很笨」的資訊,久而久之就會 產生嚴重的自卑感,開始自我懷疑,潛意識會拒絕新的知識進入記憶庫 , 從而真的「變笨」。 而一個「笨」孩子,今後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工作中,都會比別人辛苦不少。 2 你越罵,孩子越消極 閨蜜玲玲就是個一直陷在她媽媽責駡中的人。 小時候,玲玲媽教玲玲學鋼琴,玲玲不喜歡,卻被媽媽逼著學,稍一出錯,她媽媽就大發雷霆,玲玲經常被嚇得大哭,手腳更不聽使喚。 這下玲玲媽更憤怒了:「 手把手教你都學不會,一點用都沒有,你以後還能幹什麼!」
從那時起,玲玲不敢再碰鋼琴,與樂器有關的她都排斥,而且心裡一直記著媽媽跟她說的話。 就連平時學習考了好成績,都覺得這只是假像。 後來,她在媽媽面前不敢做錯事,生怕一旦做不好,再觸碰童年時那刻敏感受傷的心。 雖然隨著玲玲長大,知道媽媽當時說的是氣話,原來自己並不笨,也明白自己在有些方面還是相當有靈氣的。 但在心裡的某個角落,還是會時不時冒出自己在哪哪方面比較笨的念頭,那個念頭一旦蹦出來,就伴隨著一陣陣的心疼和自我否定。 家長是孩子最信任的人,家長的話孩子更是深信不疑。 如果從小就罵孩子「 你沒用,你不行」,孩子會把你的話當真,以為自己真的一無是處了。 於是做什麼事都會 自我否定,消極面對,久而久之,就會惡性循環,最終會給孩子 造成沉重的心理負擔,嚴重還會引發抑鬱症! 3 你越罵,孩子越虛偽 有的孩子,在大人的長期吼罵之下,學會察言觀色,謹小慎微,努力抓住別人開心的點去討好別人,變得不再有自我,這奇怪嗎? 其實這是孩子 自我保護的行為, 這樣的孩子會為了別人的需要而輕易放棄自己的意願,活得又辛苦又委屈。 而這,都是在孩子年幼時,父母粗暴的教養態度讓他形成了錯誤的認知:只有很乖很聽話,才會得到爸爸媽媽和他人的喜愛。 於是為了討父母歡心,要做乖乖孩子; 為了討老師歡心,要做好好學生; 至於自己的感受,完全不重要。
這樣的想法, 不是孩子自願的,而是為了獲得愛,寧願犧牲自己的被動無奈之舉。 很多父母在吼完孩子之後,總是懊悔不已,但是下次還是會忍不住用同樣的方式。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,自己也在同孩子一起成長,一些不好的行為也要學著克制,不要總用大人的認知視角來要求孩子,要從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,包容孩子。 因為只有能控制情緒的父母,才能培養出性格健康的孩子,希望每一位爸媽都能讓孩子健康幸福的長大!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