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体
父母再疼孩子,也要立下3大規矩! 十年後,孩子一定會感謝你
-
- 02 July 2022 Sat |
-   婚姻家庭 |
-   ✉ 檢舉
身邊有很多朋友向我傾訴說「孩子管不住了」、「孩子越大越難管」、「孩子叛逆期到了」,這樣的抱怨很多,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,孩子之所以難管,是因為你沒有在最好的時機教育他,錯過孩子心理教育的最佳時期。 針對這樣的問題,心理學家李玫瑾曾說:「未成年人的很多問題是滯後問題,比如當你發現孩子已經很難教育了,其實問題發生在很早之前。」 如何避免這種滯後呢,李教授講到,當孩子提的要求不合理,他要的東西不能給他,怎麼辦? 父母對孩子做克制任性訓練,就是做到四個不要: 一、不要罵 二、不要打 三、不要說教 這個時候孩子什麼都聽不進去,在他耳邊的都是噪音。 四、你不要走開 他鬧給家長看,所以你一定要看着他鬧,然後溫柔而堅定的拒絕。 比如他要買小汽車,家裡已經有很多了,他還要買,在店裡就開始鬧起來,說我就要這輛小汽車,我不走,這個時候,父母就一定要對他做一個克制任性的訓練,把他抱回家,不要打不要罵,也不要管他,任他鬧。他哭累,鬧累了就會停止,等他停下來,冷靜下來的時候,你再告訴他道理,因此建議各位家長與孩子相處中,一定要給孩子立好規矩。 這三條規矩越早立,孩子越優秀。 一、公共場合不能大聲喧譁 從小要讓孩子做一個有修養的人,不在公共場合大聲喧譁,做一個講道理的好孩子,和孩子約定好,大人和小孩一起做到,如果在公共場合大聲喧譁就受到一定的懲罰,如果做得好,就給予獎勵,同時要告訴孩子,大聲喧譁是不禮貌,又會影響他人的行為,給孩子講清楚這樣做的原因,相信孩子一定願意做個懂禮貌、講道理的好孩子。
二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,從小鍛煉孩子的獨立思維,因為孩子的人生是要自己堅定的走下去,父母不可能永遠幫他做任何事情,如果從小讓孩子過分依賴父母,那麼一旦孩子走向社會,就會產生消極情緒,不能面對壓力和各種問題,這時候父母有心無力,因此要早早讓孩子獨立,學會一個人面對問題。 三、做錯事情要主動道歉 主動道歉,這是一個高情商的行為,有助於孩子養成謙虛的品質,同時當孩子遇到人際矛盾的時候,引發孩子對自我行為的反思,鍛煉孩子的大腦,有助於自身的完善,改正自己錯誤,同時有利於孩子的人際交往,如果孩子主動向你承認錯誤,父母不應該再責罵孩子,應該鼓勵孩子,誇獎他知錯能改,類似的錯誤孩子下次不會再犯。 「對孩子來說,父母是這個世上最大的轉機。」 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:「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,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,一個靈魂召喚另一朵雲」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,影響是一生的,拉爾夫福特曾說過,「成功,是內心的造就」。 父母越早為孩子立下規矩,孩子越好教育,越有利於孩子的成功。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