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体

每一個自律的孩子,都有一個能「忍」的媽媽

  • 31 July 2022 Sun |
  •   婚姻家庭 |
  •   ✉ 檢舉
孩子磨蹭,不按時起床,丟三落四,媽媽們聚在一起時經常會相互抱怨自己孩子的各種小毛病!

但,我的一位朋友對待這些問題卻一向非常淡定,她的女兒8歲,很早就習慣了睡前準備第二天上課的書本;

挑出第二天想要穿的衣服放在枕邊,現在還學會了依照自己的需求給媽媽列清單!

媽媽去超市的時候,小傢伙會寫好自己需要的東西,讓媽媽幫忙買。

學校組織的郊遊,孩子也會一項項寫出自己要準備的東西。許多人都跑來跟朋友討論育兒經驗,她總是笑笑說:「忍得住就可以了!」

朋友說自己原來看見孩子不急不慌地洗臉、吃飯,上學馬上就要遲到了,還是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時,也會急的跳腳,開啟催催催模式。

有一天早上女兒又起晚了,眼看就要遲到了,孩子還在那磨磨蹭蹭!

朋友著急的在旁邊催促,孩子被催急了,慢慢悠悠地說:「我們小孩子啊,做事本來就是慢慢吞吞的,你越催,我們就越慢。」

朋友聽後哭笑不得,不過從這之後她也開始檢討自己,她也覺得這樣催促沒辦法解決問題!

於是跟孩子談判:「以後我們早上7:10出門,你需要自己安排時間,媽媽只會提醒你,不會催你,如果你做不到,後果自己承擔哦。」

剛開始,小朋友也沒太在意,照舊懶床,慢慢吞吞地洗臉、吃飯。

朋友在旁邊強忍著不說話,等孩子磨蹭完之後,離上課時間就剩10分鐘了。 「不出意外」的遲到了,課堂上挨了老師批評。

放學回家,孩子一臉委屈的責怪媽媽送她晚了,接下來的幾天依然照舊,每天都遲到。

連續幾天之後,鬧鈴響起時,孩子開始乖乖起床了。

戰勝了起床「戰役」後,朋友慢慢把更多的事情交給孩子承擔,每天吃什麼,穿衣搭配等各方面屬於孩子自己的問題,都讓孩子自己去規劃!

從那以後,孩子會的越來越多,現在基本不用自己替孩子操心任何問題。

所以,如果你希望孩子自律,不希望事事都要自己替孩子掌舵的話,就試著忍一忍;

看著孩子犯錯不去插手,看著孩子慢吞吞的不去幫忙,甚至明知孩子會承受教訓,也放手讓他去嘗試。

我們要做好一個陪練,而不是比賽的主導者,只有這樣,才能讓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。

但「忍」這件事並不容易

也不是每個父母都能忍得住的

前幾天看到一個新聞,一個福建的父親帶著自己11歲的兒子環遊中國,錢包由兒子保管,路上的行程,吃住等都由兒子來決定,自己只負責騎摩托帶著他趕路!

他們經過福建、江西、安徽、江蘇、山東、河北、抵達北京;然後再從北京經過河北、陝西、山西、重慶、湖北、湖南、廣東,再回到福建。

這一路上,孩子不僅要利用晚上的時間寫作業,還要整理行李,規劃第二天的線路以及記錄視頻日記。

父親說這是他可以想到的,陪伴兒子成長,培養獨立和自律最好的方式。

這一路,孩子肯定會犯很多錯,做出許多錯誤的決定。

這一切父親都會看在眼裡,可「忍」住了,孩子就能看到自己的錯誤會造成怎麼樣的後果,這樣才能在下一次做出更好的決定!

其實每個孩子都是這麼長大的,但做父母的卻總是怕孩子犯錯,情不自禁地為孩子做各種決定。

任由孩子犯錯不管,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,但只要你能忍得住,孩子就會有一份讓你驚喜的收穫!

每一位父母,都希望孩子自律、獨立,但是,你不肯放手給孩子成長的機會,孩子又如何獨立?

只有當孩子能感受到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,才會越來越自律,而不是把生活的責任都寄託在父母或者別人身上。

我們本能地想竭盡所能把最好的都給孩子,所以,當孩子有一點點不好的時候,我們會懷著焦急的心告訴他怎樣更好;

當孩子遇到一點挫折的時候,我們又心疼的想要插手,幫他渡過難關。

但是,我們始終要明白的是,我們可以做孩子生命的導師、成長的陪伴者,唯獨不能成為他人生方向的干涉者。

我們得允許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慢慢長大。

要想做一個能「忍」的媽媽

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點

首先,你得學會緩解自己的焦慮。

其實,大多數的情況下,父母忍不住的控制,源自於自己的焦慮,而不是孩子的焦慮。

這個時候,採用「最糟情境預測」的方法會非常有效。比如,孩子對英語學習提不起興趣,最糟的情況是,以後孩子出國,英語成績受限。

但是,我們同時會有一個解決方案:

第一、不考慮出國留學這條路;

第二、孩子堅持出國留學,這個時候,當他自己做出了選擇,學英語的動力會自然增強。

當這樣考慮的時候,焦慮會少很多,也不會在此刻就急切地強迫孩子一定要把英文學好。

其次,學會傾聽孩子的自我期許。

不得不承認,有時候對於孩子過高的要求,來自於我們尚且沒有搞清楚自己希望孩子過一個怎樣的人生,於是拼命給孩子創造各種條件;

這麼做的初衷,無非是希望孩子保有最多的選擇權,能懂得十八班武藝,在任何場合,都立於不敗之地。但是,這本身就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目標。

這個時候,請試著去傾聽孩子自己的選擇,問問他究竟喜歡什麼,願意學習什麼,跟著孩子的步伐走,而不是武斷地做一個發號施令者。

最後,放棄做一個完美的媽媽。

從來就沒有完美的人,所以也沒有完美的媽媽,即使我們真的成為了完美的媽媽,那也一定是剝奪了孩子的另一種能力。

比如,自我成長解決問題的能力,應對挫折、在逆境中扭轉局面、贏取良好結果的能力。

而這些能力,都是我們成長、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能力。所以,請放棄做一個完美的媽媽,一個快樂、不焦慮的媽媽遠比一個完美的媽媽重要得多!

Top